中国植物志
因网站整合,本页即将迁移至:www.iplant.cn/info/Woodsia lanosa?t=z
意见建议 请 email: iplant@ibcas.ac.cn
FOC | FLPH | DCP | iPlant | admin    响应时间:0.19秒
毛盖岩蕨
Woodsia lanosa Hook.
中国植物志>> 第4(2)卷 >> 岩蕨科 Woodsiaceae >> 岩蕨属 Woodsia

16. 毛盖岩蕨

Woodsia lanosa Hook. Syn. Fil. 47. 1867; Clarke in Trans. Linn. Soc. 2. Bot. 1: 435. 1880; Bedd. Handb. Ferns Brit. Ind. 22. 1883; Diels in Engl. u. Prantl, Nat. Pflanzenfam. 1 (4): 161. 1899, pro parte; C. Chr. Ind. Fil. 657. 1905 (excl. syn.). et Suppl. 3: 195. 1934; Hand. -Mazz. Symb. Sinic. 6: 20. 1929, pro parte; Ching in Sinensia 3 (5): 150. 1932. ——Woodsia pellaeopsis Hand. -Mazz. Symb. Sinic. 6: 18, t. 1, f. 6. 1929. ——Woodsia sp. C. H. Wright, Pl. Forrest in Notes Royl. Bot. Gard. Edinb. n. 59-60. 99. 1924.

植株矮小,高2-10厘米。根状茎短而直立,先端及叶柄基部密被鳞片;鳞片线形,长2-3毫米,先端纤维状,全缘,膜质,棕色,有光泽。叶密集簇生;柄长1-4厘米,粗不及1毫米,乌木色,略具光泽,质脆易断,基部以上与乌木色的叶轴均被稠密的棕色节状毛及线形小鳞片,以后大部脱落;叶片披针形,长1-7厘米,中部宽4-14毫米,尖头并为羽状半裂,向下为二回羽裂,羽片4-10对,对生,平展,无柄,疏离,基部一对略短,中部的羽片几同大,长椭圆形,长4-8毫米,基部宽3-5毫米,圆头,基部平截并紧靠叶轴,羽状半裂;裂片2-4对,彼此密接,椭圆形,圆头或截头,边缘波状或具一二小齿牙。叶脉不明显,小脉斜向上,不达叶边。叶草质,干后棕绿色或带褐色,两面均密被棕色膝曲的长节状毛及小鳞片,尤以下面更为稠密。孢子囊群圆形,生于小脉的顶端,通常每裂片有2-3枚,完全为羽片下面的节状毛及小鳞片所覆盖;囊群盖毛状,为许多多细胞的卷发状长毛组成。

产四川(稻城)、云南(德钦、洱源、中甸、大理、镇康)、西藏(拉萨、察瓦龙)。生林下石上,海拔3 100-4 180米。也分布于印度西北部及锡金。模式标本产地:锡金。

本种仅分布于云南西北部、四川西南部与喜马拉雅地区,为高山的旱生植物,在这一区域内颇为常见,但未见于邻近地区。叶轴及叶柄质脆,但往往宿存,尤其是叶柄下部在叶轴脱落后仍然保留,故常见一大丛叶柄围绕根状茎。

过去,Diels 及Christensen 都曾把本种与蜘蛛岩蕨 W. andersonii (Bedd.) Christ 混在一起,骤然看来的确有点相像,但本种形体远较小,最高才达10厘米,叶轴乌木色,羽片长椭圆形,基部羽片往往缩小,羽片下面沿羽轴有稠密的小鳞片,故易区别。

知识共享: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1999《中国植物志》第4(2)卷 188页 PDF
中国植物志系统位置
扫一扫,在手机上继续查看
logo_frps
版权所有  ©  1959-2004  中国科学院《中国植物志》编委会  科学出版社
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(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)数字植物项目组
京ICP备13006946号-2         我有话要说